灯塔的旅程《中国灯塔》打卡各地特色追逐航海人眼中的光

发表时间: 2023-12-21 17:48:59 发布于:航标浮标<

  从黑龙江到中国南海,在我国的广阔海岸线、岛屿、礁盘和内河中分布着密如繁星的各类航标上万座,它们日夜不停地为往来的船只提供助导航服务,夜晚里的灯塔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导航工具,更像是一个朋友用默默守护为往来的船员带来一丝温暖与安心。

  《中国灯塔》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道局、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等单位联合拍摄。中国灯塔既是“一带一路”上为船舶引航的明灯,也是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之塔。该片以我国海上及内河航道灯塔为主题,讲述了我国灯塔的发展历史,向观众直观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灯塔建筑,深刻体现了我国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是一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纪录片。

  灯塔作为一种建筑,有着独特的功能性和审美意义,我国众多的灯塔构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灯塔博物馆。灯塔发展历史悠远长久,遍布全国各地,形态多样极具特色,《中国灯塔》第一集以灯塔发展历史作为讲述线索,为观众直观地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特色灯塔。

  灯塔是航标的一种,中国最早的航标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当时人们用碣石作为航标指引方向,《尚书·禹贡》中有这样一段话“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这句话讲述的便是当时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取道渤海北部航行进入黄河口,再到中原进贡的一段历史。《长江航道史》则记载了另一种航标形式——音响航标,从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入峡谷次巴东》我们也可以一窥当时音响航标的使用情况。“两岸红旌数声鼓,使君艘牒上巴东。”这种以击鼓为信号的引航方式一直延续到了宋代。随着水运经济的发展,人们吸取船只触礁、搁浅、翻沉的经验教训,在水域中刻石示警、立标指浅、烽火引航,并开始建造大型人工航标,灯塔也逐渐有了规范的样式,伴随着灯塔这一设施进步的,是人们走向海洋的决心和力量。

  中国的灯塔形式多样,既有如上海泖河边的泖塔般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塔式建筑,也有如渤海上猴矶岛灯塔般的受近代西方影响的新式灯塔。随着中国航海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灯塔的建造技术也不断的提高,陆续出现了一批高科技灯塔。

  位于上海的大戢山灯塔是目前国内设备最全、功能最先进的综合助导航信息岛,航标站里有着密密麻麻的各种天线日夜不断的运行。高新技术的应用保障了灯塔导航的精准度,为过往船只提供了更精准的定位服务,保障了沿途航线的正常运行。

  《中国灯塔》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灯塔的历史演变,还对灯塔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空间站建筑师汪铮表示未来的灯塔可能是以更加轻盈的形态进行建造,在海风中采用一种柔性的结构,从先前人与自然对抗的观念转变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灯塔不单单是船舶夜晚航线的光,也是一些人心中的向往、眼中的光。有那么一些人出于对海洋的向往、对灯塔文化的推崇选择了与灯塔相关的职业,并用一生的时间坚守在灯塔的相关岗位上,《中国灯塔》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人与灯塔的“长相厮守”,向观众呈现了热爱与坚守的最佳范例。

  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的詹春佩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可以亲自驾驶着远洋巨轮驶过我国最南端的南沙灯塔,驶向更深的海洋。毕业两年的詹春佩会经常回到学校里看看,看看校园中那座陪伴了自己四年大学时光的灯塔,灯塔在詹春佩眼中是一个精神引领般的存在,毕业后的詹春佩选择继续深造,并有望成为中国第二位女大副,对于灯塔的热爱将促使她在航海事业中越走越远。

  在浙江省东南方向的海面上,有一座名叫北麂岛的小岛,岛上常驻人口不到六百人。就在这样一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小岛,杜忠良、杨圣华在此坚守了28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并没有丝毫减弱杜忠良对于灯塔的热爱,每当谈及灯塔,杜忠良脸上总是浮现出自豪的表情,在他眼中守护灯塔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工作。广州的伍穗生老人是一位灯塔文化收藏家,他的家里就像一个小型的灯塔文化博物馆,与灯塔有关的藏品琳琅满目。无论是带有灯塔符号的商品商标,还是以灯塔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又或者是灯塔专题邮票、各地灯塔门票……老人家里都应有尽有。谈及灯塔,老人如数家珍,对于灯塔文化的热爱使他收藏了一辈子与灯塔相关的物品,也同样是这份热爱让他找到了可以陪伴终生的快乐。

  正如詹春佩在节目中所言“船员看见灯塔,就看见了平静与安宁。”在灯塔爱好者眼中,灯塔是他们远离世俗尘埃的桃花源,是他们内心安宁的力量之泉。

  中国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国家的兴衰与海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生存和发展均与海洋息息相关。我国沿海及海上共有大型灯塔235座,它们坚守的位置都是错综复杂的海上航线最重要的节点,中国灯塔从北到南携起手来,为万里海疆编织起了一个美丽的平安符。中国灯塔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航标工人的付出与奉献,在灯塔守护航线的同时,航标工人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一座又一座灯塔,助力着国家的繁荣发展。

  《中国灯塔》在第三集中摘录了一个航标工人的微信内容“我们最终选择在西南沙工作,让船舶远离航行中的危险,那我们自己首先要经历危险,这是我们最终选择的工作,也是我们职业的荣耀。” 南海是中国南方海洋的门户,在南海有着众多美丽的灯塔,说起南沙灯塔的建设,当年的参与者深有感触。傅建斌在2015年有幸参与到了南沙华阳赤瓜灯塔的建设,作为第一批前往安装灯器的工人,船上坐了上千人,在前往南沙的途中大家都是打地铺进行休息,出于对工作的重视,到达工地后灯塔工们晚上都是睡在设备旁。

  在灯塔建设初期,岛上资源匮乏,工人们的日常起居都在狭小的集装箱中进行,海岛上的气候潮湿又闷热,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挑战着工人们的生理极限。就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灯塔工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期完成了灯塔的建设。每一个灯塔的建设、维护不能离开灯塔工人的辛劳付出,而在他们无畏付出的背后,是灯塔工人对于国家航线的维护,对于国家主权的捍卫。

  由于灯塔的助导航功能,给航海者带来希望,在危难时守护生命,因此灯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被赋予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象征。灯塔所在的位置,或是惊涛拍岸的岬角或是海天一色的长滩,无论地理环境如何,灯塔都焕发着独属于其的魅力。纪录片《中国灯塔》在为观众科普灯塔知识的同时,也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敬业奉献的灯塔精神进行现实传递,引发共鸣,指引着人们价值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