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航标技术领先时代

发表时间: 2023-12-02 16:54:22 发布于:开云全站官网入口<

  长江航道局负责维护管理2688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维护各类航道总里程4487.7公里,年最大航标设置数量为5316座,全年航标维护182.5831万座天。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航道维护总里程、航标设置数量及航标维护座天数分别增长18%、12%、24%。

  在航道维护里程和航标维护工作数量增加的同时,长江航标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并处于全国内河航标技术领头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内河航标制式进行了两次改革。第一次是1953~1955年,主要内容有废除旧海关遗留下来的旧的航标制度,建立苏联模式航标制式,即锁链式航标系统,长江中下游第一次实现了全面夜航。1986年,实施了长江第二次航标制式改革。主要内容有结合长江航道条件和航行习惯,确定长江干线种标种,保留了川江原有的6种通行信号和雾信号标。全线座各种标志的改造,其中,中游94座过河标和158座沿岸标的顶标全部更新为玻璃钢标牌,淘汰长江上游兰家沱至宜宾段航道最后留存的棒形浮标。第二次航标制式改革工程的实施,统一了长江航标制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航标体系,实现了江海衔接、干支沟通。制式改革后的航标功能、形状、外观尺寸、配布原则等方面更为科学合理,方便了驾引人员对航标的引用,长江航标进入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随着长江水运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对长江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加大,相继实施了长江干线航道航行标志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南浏段航路改革航标建设工程、三峡库区航路改革航道配套建设工程、芜南段航路改革航道配套建设工程、泸渝段和泸叙段航道建设工程、三峡库区淹没复建工程、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建设工程。这些工程实施后,宜宾至重庆(娄溪沟)、三峡库区、芜湖至浏河口共计1184.4公里的长江干线航道航标得到了系统的全面的建设和改造,新技术、新材料得到普遍应用,航标技术上的含金量和助航效能大幅度提升。

  70年代末,长江南京以上浮标主要以6.7米钢质标志船、3米和4米双船浮为主,南京以下则以直径1800毫米和直径2400毫米钢质柱形浮标为主,杆形岸标则大多为钢管标杆或木质标杆,1995年底大型玻璃钢塔形岸标仅31座。到了2007年末,长江全线座。武汉以下和三峡库区已全部使用10米标志船,3米和4米双船浮全部被淘汰。全线座,占全部航标的40%左右,塔型、杆形、框架形岸标共计770座,大型航标已占实际航标设置数的55%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新型的多功能锥形塑料透镜逐步替代使用多年的玻璃透镜。航标光源也开始推广使用耗电非常小、常规使用的寿命长的LED发光二极管,能耗大、可靠性低的霓虹灯和白炽灯及机械式换泡装置被逐步淘汰;航标灯器逐步向大规格、高亮度、低能耗方向发展。目前,全部淘汰了70mm规格的航标灯器,155mm及以上规格的灯器占灯器总数70%以上;全线套高效环保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2007年南京至浏河口段数字航道的建成,长江航标向助航智能化方向迈出了重大一步。目前,南浏段、三峡库区及部分重点河段配备了航标遥测监控系统,航标遥测监控终端944个。无线电航标在南浏段使用,共计安装雷达应答器24座,雷达反射器188座;国际上先进的AIS技术已在长江航标上得到成功运用,数字化航道工程建成运用后,航标与航行船舶、航标与管理维护单位将能实现远程实时的联系与对话,长江航标将开始步入一个智能助航阶段。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建造的航标,在提高航标助航效果的同时,大幅度的降低了维护难度,提高了维护效率。大型岸标采用铝合金材料,杆形岸标采用升降式结构,移动式灯桩与杆形岸标结合使用,适宜上游山区河流和库区大水位变幅岸标迁移。一体化航标灯、航标同步闪光技术、太阳能电源等技术的运用,有效减小了因航标维护总量增加导致的日常维护难度和工作量。

  长江航标先后历经四次大规模的升级换代,实现了大型化、明亮化,正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长江航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极大的提升了长江助航设施的功能,有力促进了长江水运的快速发展。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