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拔拔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组图)

发表时间: 2024-02-20 23:09:56 发布于:资质荣誉<

  英都“拔拔灯”起源于古时纤夫“拔船”,定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前史。据当地文史界人士介绍,英都自古为南邑富庶之乡,境内英溪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驿渡,溪道“九曲十八弯”,水急滩险,交游航运只能用驳船运送,至精进不休时则需船夫拉纤,俗称“拔船”。后来,这种劳作被消融到了“游灯闹春”风俗活动之中,大众以此祈盼河运安全,年丰丁旺,几百年来连续不断。

  每年阴历正月初九夜幕降临时,气势磅礴的“拔拔灯”便开端了。游灯者在一条近百米长的粗缆绳上悬挂数十甚至上百盏红灯笼,称为一阵,共有20多阵。各阵由一剽悍男人为首,担负绳首作拉纤状弓身前行,其他男人则随后紧扶灯绳,伴着规整嘹亮“号子”紧跟。各阵间还穿插着“大宣扬”、“车鼓动”、“花鼓唱”及南音管弦乐队,火热壮丽,俗称“迎灯”。

  “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是指我国各族人民代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严密相关的各种民间传统文明表现形式(如风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常识和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用具、什物、手艺制品等)和文明空间。非物质文明遗产分为两大类,文明表现形式和文明空间;维护规模则包含口头传统,传统艺术,风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世界和社会的民间传统常识和实践,传统的手艺技艺,以及与上述文明表现形式相关的文明空间。(书招辑)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