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秋民间传统文化重回发展之路 花灯文化源远流长

发表时间: 2023-11-23 19:49:26 发布于:资质荣誉<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在邕城,每年中秋都有不少市民选择南湖、青秀山及各大公园作为户外赏月点,猜灯谜、壮乡艺术表演、各种祈福许愿活动让游客乐不思蜀然而,有那么一段时间,许多老一辈市民在回味旧时欢度中秋的情景时,曾对渐行渐远的传统花灯文化感慨万千。

  在我国南方,花灯是中秋节的一个特色标志,各式各样的花灯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既活泼又美丽。南宁市民黄小姐家中至今还保留着一只塑制的金鱼花灯,黄小姐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朋友,中秋之夜不提盏花灯,那是非常落伍的。那时候,每年中秋节,爸爸和妈妈都要给我买花灯。我还记得,当时的花灯都是由竹篾和宣纸制作的,花灯四周是一些花鸟和古代仕女图案,上下则做成莲花造型。月圆夜,一盏花灯,几根蜡烛,就可以和小伙伴们玩一个通宵了。这盏金鱼花灯,就是爸爸和妈妈为我买的最后一盏花灯,几次搬家,我都没舍得将它仍掉,因为一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儿时度过的快乐中秋夜。”

  现在,要想在中秋来临前买盏花灯,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一件事了。市民关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了,从小就没有玩过花灯,关女士说:“孩子老吵着让我也帮他买盏在电视上看到的花灯,可现在到哪买去呀?满大街都找不着了。”

  其实说起来,中秋花灯与元宵花灯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元宵花灯以集中观赏为主,而中秋花灯则以分散娱乐为主。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教授王光荣和记者说,中秋花灯因为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所以它的文化内涵与元宵花灯也不一样,它蕴涵着更多的团圆和快乐情结。过去过中秋,合家团聚,家中长辈为了让小辈们玩得开心,都会准备几盏花灯,看着孩子们手执花灯在庭院里追逐嬉戏,自己也感到开心愉快。

  过去,花灯除了是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之外,还是中秋节里房屋内部的一个点缀。居住在新华街的李奶奶说,以前过中秋,最大一个特色就是挂花灯,人们将花灯高挂在房外屋檐下,点点灯火,将整条街道点缀得极富节日气息。当时,老人把它叫竖花灯。而从小就生活在邕江边的黄阿姨则说:“以前过中秋,渔家人喜欢用花灯装点渔船,挂了花灯的船叫灯船,江面上,无数灯船曾经是中秋夜一大美景,但现在,这样的情形已经看不到了。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李远龙说,传统花灯文化不应随城市的变化发展和市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而离我们越来越远,虽说花灯的节日装点功效早已被弱化,现在保留的,也只是普通中秋节活动如拜月和团聚等,但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仍旧是应该多加重视并予以保留,让其代代传承下去的。

  近年来,每至中秋,南宁市各大城区都开始重新重视并寻找传统民俗文化。如良庆区缸瓦窑村的香火龙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深入乡村了解探寻传统民俗文化,还组织群众制作竹篾宣纸花灯。其他城区也开始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一股民间传统文化热潮又开始涌动。正如广西大学民俗学教授张庭兴所说:“中国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又以节日文化最为隆重,因为其独具本土色彩,为研究本地历史背景和文化和风土人情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种民俗活动应有尽有,有关方面应多到民间走走,多采集些素材,多参与民间特色活动,将其发掘并融入到现代旅游文化中,才能将它们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