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庄船灯:传承之路漫漫再现百年风貌

发表时间: 2024-01-10 12:04:02 发布于:资质荣誉<

  清咸丰(1851—1861)年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灾祸频频。在浙江省宁海县一个名为“潘紫云”的平调戏班也由于战乱解散了,戏班里有一个平调剧目叫《偷诗赶船》,里边有一对演小生和花旦的夫妻分到了二份行头,回到了家园冠庄。

  回到家里后,由于这对夫妻从小学戏,做不来农活。只能在节日期间,穿戴分到的行头,到每个当地(宅院)扮演“赶船”。精彩的赶船扮演以及宁海平调嘹亮美丽的唱腔深深招引了乡民。后来,一位扎花灯大师在竹山之上用毛竹为他们系了一盏船灯。

  在当年旅游节开幕式的隆重之中,身着黄色丝绸的旗队分外有目共睹。在龙凤红旗之上,一个大字“船”蛮横威武。官庄船灯总算摆脱了前史的尘土,登上了年代的舞台,披荆斩棘而来的船灯再现百年风貌。

  唢呐响彻天空,锣鼓掷地有声。宏伟的狮子船灯和灵活的凤凰船灯富丽耀眼。在飞檐翘角的亭阁内,扮演者站在“狮子”和“凤凰”船夫的船尾。摇动时,扮演者依据乐队锣鼓的节奏改换舞步;演唱时,扮演者要么“穿八字”要么“驶四角”,还有常见的驾驭办法,如“龙吃水”“大转圆”和“倒踢靴”等,如在水中划船,如顶风迎浪,兴味盎然,意趣丛生。

  历经风波,冠庄船灯现在已经成为继潘天寿之后冠庄的又一张全新手刺。这些共同的“狮子”和“凤凰”船灯,凝聚了几代冠庄人的汗水,承载着老船灯艺术家对冠庄船灯的热心和坚决守望并极大地丰厚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让全国人民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魅力。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